
通辽市实现水电气暖一站式联办。张启民 摄

内蒙古锦联铝材有限公司。

工作人员耐心指导市民办理业务。 张启民 摄

通辽保税物流中心。

通辽市政务服务大厅企业服务专区。 张启民 摄

开鲁生物医药开发区。
通辽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,坚持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导向,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,全面推动营商环境系统性重塑、全链条优化。自2021年以来,先后实施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 ,营商环境攻坚年、争优年、创新突破年、巩固提升年行动方案 ,营商环境实现了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的跨越式发展。在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中从第11位跃升至第4位,市场主体满意度从80%提升至90%以上。累计打造自治区级以上创新亮点150余项,培育诚信企业1.5万余家,获得“2023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城市”“中国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城市”“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城市”等多项荣誉 ,为打造自治区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奠定坚实基础。
完善机制统筹推进 凝聚共建共治合力
高位推动,强化顶层设计。2020年,通辽市率先成立由市委书记、市长担任“双组长”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,设立“一办五组”统筹推进各项工作。连续4年将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作为“开年第一会”,从顶层设计层面构建科学的营商战略和营商路线,系统部署年度重点任务,建成了全方位、全时序、无死角的一体化推进机制,形成“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部门协同、社会参与”的工作体系。
创新机制,提升落实效能。创新运用“三单一函”闭环管理机制,通过“提醒单—催办单—督办单—移交函”层层递进,推动问题整改和责任落实。同步推行“亮晒比评”活动,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公开亮诺、定期晒单、对比名次、评选先进,营造“比学赶超、争创一流”的浓厚氛围。实施“1+9”“1带9”条块联动模式,由市级部门牵头指导9个旗县对口部门同步推进,实现市旗一体化协同发展。建立“月调度、季督查、年考核”机制,依托数字化调度平台实现任务清单化、过程可视化、结果可追溯。市委、市政府督查室联合开展专项督查,推动问题整改和质效提升。
社会参与,凝聚共建合力。通辽市充分发挥党群、学者、媒体作用,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营商环境工作,构建党委、人大、政府、政协、媒体、市场主体等综合监督体系。鼓励全市部门单位外出学习考察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,主动研究营商环境领域相关课题。2023年以来,从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工商联等各界人士中选聘、增补151名营商环境监督员,设立100个营商环境监测点,明确监督范围,建立监督工作群,推动社会监督常态运行,组织开展“实景式”“沉浸式”办事服务体验。充分发挥《通辽日报》、通达融媒、营商通辽等媒体作用,营造“人人都是营商环境,事事关乎营商环境”的良好氛围。
优化服务强化保障 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
服务效能显著提升。在全国率先建成国标数智政务大厅,通过统一部署数智大厅系统实现全域智能化服务、智能化管理,全市四级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。强化数据赋能,构建数据共享协调机制,加快推动公共数据归集共享、开放利用,实现跨层级、跨部门、跨业务的数据协同。12345热线“每月一题”集中专项整治行动,推动“接诉即办”被动响应向“未诉先办”主动治理转变,成为企业与群众信赖的“总客服”。深化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,推行全市不动产登记税费“一码缴纳”,推广异地远程视频办理,推行“验登合一”,实现“交房即交证”,优化二手房贷款、交易、登记流程,开展跨行“带押过户”,合并办理“预告+转移+抵押权登记”,推广“无还本续贷”抵押权登记,优化转移登记涉税申报流程,强化部门数据共享,实现不动产登记“一件事一次办”。
市场环境逐步规范。创新推出“三点”联动商事登记服务新模式,“证照联办”实现企业开办“准入即准营”,推进“一业一证”改革,实现一个窗口申请多个许可事项。建成“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”,入驻银行69家、企业5.1万家。构建“一地发起、多地联动”的评标新模式,远程异地评标覆盖率达100%,招标投标电子化水平显著提高,通过流程优化带动交易高效规范,年均节省交易成本近4500万元。着力提升“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”服务水平,持续完善平台数据推送、接收等整理归集功能,扩大信用信息归集范围,累计归集各类信用信息280余万条。推行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证明。推出“三书同达”一站式服务、“一企一函”精准提醒、信用修复容缺承诺、跨区域联动帮办代办等系列创新举措,累计完成信用修复534户。
法治保障持续巩固。全市常态化开展“法治体检”“送法入企”活动,全面开展包容审慎监管,建立源头预防、事后回访、信用修复、守信激励等制度,推行“服务型执法”“康复式”回访机制,对“免罚、从宽、严惩”情形科学细致分类,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。根据企业知识产权现状和知识产权发展特点制定“一企一策”发展策略。商标品牌指导站和保护知识产权驻企业工作站实现9个旗县市区全面覆盖,面向全市重点企业开展商标品牌培育、指导、运用、管理等服务。市委政法委整合34家政法单位、行政部门和社会组织等资源力量,打造集“矛盾纠纷预防化解、社会治安风险防控、网络舆情预警处置、法治宣传服务保障”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治理平台,全面统筹全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,批量化解重点领域矛盾纠纷,构建有机衔接、融会贯通、运转规范的综合治理体系。
要素汇聚不断完善。通辽市人社局推进“互联网+人社”建设,实现系统统一与数据大集中,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全域覆盖。工程建设领域推行“多测合一”“标准地”“拿地即开工”等改革,审批时限大幅压缩。推广政务服务大厅水电气暖一站式联办,通过精简材料、信息共享、前置服务、容缺受理等措施,水电气暖等公用服务接入实现“一张表单完成报装”。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,实现精准故障隔离,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.85%。
宜居环境更加普惠。推行通辽民政养老大篷车,服务覆盖农村特殊困难老人,全市共开设服务路线41条,累计开展服务19000余人次。实施群众文化服务“双百”计划,构建“群众创、群众演、群众享”的文化生态。成功申报国家首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,通过推动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、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,形成全市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效应。
提升效能打造品牌 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
通辽市深化推广“政小通”直播模式,构建“1+9”联动直播模式,实现24小时不打烊直播服务,截至目前,全市各平台直播间观看人数累计达到985万人,开通以来服务群众超10万人次,解答群众咨询问题6.7万个,帮办代办事项6900余件。
创新打造工程建设领域“三帮”服务矩阵,依托“见面帮”代办队伍服务项目1274个,“工程帮”线上专区提供智能导办1498次,“直播帮”开展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解读500余场,形成“问题线上答、事情专人办”的服务闭环。
畅通全民参与反馈渠道,在市政府网站开设“营商环境直通车”,在12345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涉企投诉专席,全面畅通投诉渠道,同时在“营商通讯”上发布营商环境负面清单,包括严禁违规执法、严禁涉企贪腐、严禁司法不公、严禁违约失信、严禁政务服务不作为慢作为、严禁违规审批、严禁干预市场经济活动、严禁有诉不查8个严禁内容,助力企业解难纾困,构建亲清政商关系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是否“确认”跳转到登录页?